農(nóng)歷十二月為何叫臘月
來源:科技日報
作者:周潤健
發(fā)布時間:2024-01-29
瀏覽次數(shù):1028


  新華社記者?周潤健

  一進臘月就是年。1月11日進入農(nóng)歷十二月,也就是民間俗稱的臘月。隨著臘月的到來,春節(jié)的腳步越來越近,年的味道也越來越濃。

  那么,農(nóng)歷十二月為何叫臘月?有何習俗?聽聽民俗專家怎么說。

  北京師范大學社會學院教授、中國民間文藝家協(xié)會中國節(jié)日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蕭放介紹,我國農(nóng)歷的十二個月都有各自的雅稱,充滿詩情畫意。其中,農(nóng)歷十二月俗稱為歲尾,有臘月、冰月、梅月、嚴月、丑月、大呂、季冬、末冬等雅稱。

  在我國遠古時代,“臘”本是一種祭禮。在商周時期,人們每年依照時令舉行春、夏、秋、冬四次祭禮,祭祀百神和祖先,其中尤以歲末冬祭規(guī)模最大,也最隆重,人們將冬祭百神稱為“蠟祭”,將歲末以獵獲的野獸作為犧牲祭祀祖先稱為“臘祭”。后來蠟祭、臘祭合一,人們統(tǒng)稱臘祭。臘祭相當于后來中國人的大年。

  由于臘祭活動常在十二月舉行,故稱該月為“臘月”,將舉行冬祭的這一天稱為“臘日”,但臘日當時并不固定哪一天。漢代以冬至作為確定臘日的時間基點,選定冬至后的一個戌日為臘日。在西漢前期,臘日在冬至后第幾個戌日,尚不確定。漢武帝頒行《太初歷》之后,確定在冬至后的三戌為臘日(閏歲為第四戌)。自南北朝開始,據(jù)傳臘祭之神有八種,于是臘月初八便成了固定的祭日——臘日,俗稱臘八節(jié)。

  蕭放表示,臘日的祭祀作為古人的“歲終大祭”,不僅僅是向神靈和祖先表達感恩、期盼來年的風調(diào)雨順,更是裝點了古人平淡而又乏味的嚴冬生活,讓他們在寒冬中依然體會到火“臘”的幸福。

  進了臘月門,也就開始有了年味兒?!靶『⑿『⒛銊e饞,過了臘八就是年。臘八粥喝幾天,哩哩啦啦二十三。二十三糖瓜粘,二十四掃房子,二十五磨豆腐,二十六去割肉,二十七宰公雞,二十八把面發(fā),二十九蒸饅頭,三十晚上熬一宿,大年初一扭一扭?!边@首民謠《臘月歌》“唱”足了臘月里的各種民俗大戲。

  “過年,對中國人而言是隆重而不可輕怠的。人們盼年、忙年、備年,感受著年的味道,期盼著親人的團圓和家庭的美滿。”蕭放說。


歡迎掃碼關注深i科普!

我們將定期推出

公益、免費、優(yōu)惠的科普活動和科普好物!


聽說,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。
做科普,我們是認真的!
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
加入科普活動群
  •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
  • 認識科普小朋友
  • 成為科學小記者